时光辜 > 历史军事 > 靖难攻略 > 第223章 靖难之役

第223章 靖难之役(2 / 4)

“各地除了塘骑所用的传信马匹,其余马匹都已经带来,有乘马三万九千匹,挽马一万三千匹,战马六千四百余匹。”

“若是挽马不够,还能从吉林城调,吉林城还有五万余匹挽马和骡子。”

经过几年的发展和两次对兀良哈的作战获胜,吉林城的畜力十分充足,根本不用担心乘马与挽马的问题。

“粮食呢?”朱高煦询问起了关键,诸将闻言面面相觑,显然缺粮是各军主要面对的问题。

对此王义也艰难道:“亦掌印把事情都操办好了,可送来的只有三千石鱼干和七万斗军粮,五千斗干菜,三千石豆料。”

王义没用石来计算军粮,而是用斗。

一斗军粮正常够一个兵卒吃半个月,七万斗军粮也就是说顶多够这全军三万八千人吃不到一个月的时间。

“末将看过,不管是粮食还是豆料,都只够全军二十四天之用。”

王义的话让众人还未出兵,心里就蒙上了一层阴霾。

“二十四日足够!”朱高煦站出来给众人打气。

“既然粮草辎重已经备足,那就准备南下吧!”

渤海军不用民夫,因为他们的畜力足够多,所以可以提高速度,加快时间。

在他的提气下,诸将士气被点燃,旋即开始各自返回营垒。

朱高煦也借机在军中寻来了一百名懂得海西女真、北山女真、官话的兵卒充当传令兵。

弄完了一切,朱高煦返回了王府,并见到了为他收拾衣裳的郭琰。

兴许是知道朱高煦这一路南下估计都是穿着戎装,因此他备了十套鸳鸯战袄给朱高煦,只贝备了两套见客的常服。

“明日我便拔营南下,吉林城有亦失哈,伱不用担心。”

朱高煦看着郭琰交代,郭琰听后也放下了手中收拾的鸳鸯战袄,她担忧上前:“有把握吗?”

她虽是询问,但她也知道渤海与朝廷的实力差距有多大。

“等我回来便是。”

朱高煦没有正面回答,可他的回答已经足够郭琰安心。

一夜难眠,翌日朱高煦拔军南下,那队伍延绵七八里,可一路除了马蹄,未见任何污秽之物。

所有马匹都包上了粪袋,每隔二十里埋填一次。

与之相比,吴高的队伍虽然也有准备,可一路上还是能时不时在路旁看到一些散乱没掩埋的粪便。

不过对此吴高也没有呵斥,因为他们的踪迹已经在长春所眼皮底下暴露,谁都知道他们往南边去了。

吴高唯一在意的,就是朱高煦有没有派兵突袭三万卫。

他一路上没有看到任何粪便,而道路之上的马蹄、车轮印也很难判断是他们自己的还是旁人的。

从长春所一路南下二百里,吴高用了三天时间,只可惜当他来到这里的时候,三万卫的城头已经换了旌旗……

“攻城吧,这里面还有我们存下的粮食,不能让朱高煦大军接收。”

三万卫城外,吴高看着已经挂上渤海朱雀旗的三万卫城沉默,一旁的耿瓛也建议攻城。

不止是耿瓛,辽东诸将们都看着吴高,因为他们都清楚,三万卫内有十余万石储粮,一旦被朱高煦获得,起码能支撑他大军半年。

“不用,绕道南下铁岭卫驻防!”

出乎众人预料,吴高并没有选择停下攻城,而是要前往铁岭卫驻防。

对此,他也给出了自己的解释:“北上前,我便让人将三万卫中半数粮食运往了铁岭卫,为的就是担心削藩失败,朱高煦趁机突袭此处。”

“他的速度虽然比我预估的快,但如今三万卫粮食应该也不过五六万之用。”

“他要顾及渤海百姓及三万卫军户的话,这些粮食顶多只够一个月用度。”

“撤回铁岭,只需驻守一个月的时间就能耗死他。”

吴高的小心谨慎派上了用途,诸将也纷纷松了一口气。

他们没有强攻三万卫,而是撤往了南边一百里外的铁岭。

这一幕被城头的刘昭所见,使得他松了一口气。

“撤了……”

刘昭回头与三万卫和吉林卫的弟兄们报捷,众人也都看见了刚才那一幕,纷纷舒缓了一口气。

刘昭能顺利拿下三万卫也是朱高煦和周定的功劳,周定虽被调走金州,可三万卫并未更换,加上当初鸡西关之战许多兵卒都升任小旗官和总旗官乃至百户、千户官,因此刘昭很轻易就拿下了守军两千的三万卫。

唯一让他遗憾的就是三万卫的调粮官将粮食调走了一半去铁岭,如今三万卫储备仓中只有不到八万石粮食。

可不管怎么说,朱高煦与吴高的第一次博弈还是以朱高煦快人一步取胜。

吴高带兵撤往了铁岭,并向南边传去了渤海反叛的消息,不过按照时间来算,哪怕八百里加急的情况下,起码也得起码六天才能送抵京城。

他开始在铁岭构筑守城工事,而得知渤海叛乱的许多行商也准备带着商货往南逃,但商货都被吴高征用,让他们去山东布政使司找衙门要钱。

这一举动让行商们怨声载道,可为了活命,众人还是只能交出货物,带着仆从南下逃命。

最新小说: 悍明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隋唐小纨绔 超时空史记 朱元璋是怎么炼成的 武布中华 房穿明末,开局后门通北美 亮剑:每个兵都了不起 抗清 舍弟诸葛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