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光辜 > 历史军事 > 织明 > 第六十一章 迎闯王不纳粮

第六十一章 迎闯王不纳粮(2 / 3)

靠着“不纳粮”而占据了半壁江山,然而最终却也因为“抢大户”的征粮做法,导致军心涣散,士无斗志,也因此迅速落败,最后更身死九宫山。

不过,这些在这个世界里还没有发生的所谓“历史”,即使闯王与他的谋士牛金星、宋献策等也无法预知。

…………

大明崇祯十五年,正是清国崇德七年,这一年的二月初,盛京城里依旧十分寒冷,但更冷的还是人心。

围攻锦州之战,黄台吉为之谋画了长达一年之久,几乎倾尽全国的人力物力,更是对南面的朝鲜、北面的蒙古各部大肆搜刮,催逼他们既出粮又出人,更是出了大力。

可到头来却成就了明将张诚——使其成为数十年里唯一在战场上击败清国勇士的明朝将领,而勇毅军更是唯一一支曾经围攻偷袭过清国皇帝的大明军队。

张诚两厥名王,偷袭黄台吉,连战连败大清国勇士,成就了他在明朝国内的传说!

却使得黄台吉在清国内部的声望大减,幸亏他借由爱妃海兰珠病危一事,提前离开锦州战场,而将最后落败的责任推在了睿亲王多尔衮和礼亲王代善、郑亲王济尔哈朗三人身上。

这一番操作虽然过于阴险,但却在无形中保护了清国皇帝的无上正确,使得以黄台吉为首的满洲鞑子们仍能继续压制蒙古各部,以及略有不臣之心的朝鲜王国。

只是如此一来,就苦了多尔衮、代善、济尔哈朗三人,他们代帝受过,不但被罚了大量金银,更是分别被抽走一定数量的旗中牛录,各人实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。

多尔衮虽然是被罚最重的一个,然在内心中却是暗自窃喜不已!

自打从锦州城下撤军时起,他就未曾睡过一个安稳觉,睿智如他自然知道这个时候的危险在哪里。

清军在锦州城下大败亏输,严重打击了其在蒙古各部和朝鲜王国的统治地位,这是黄台吉首先面临的问题,也是他的首要之务。

而在这一战中,黄台吉也是几乎耗尽了心力,却又在关键时刻恰逢爱妃海兰珠病危,双重打击之下,他的身体也是每况日下。

初时,上朝之际,还要在身边预备下一个大碗,随时接他流下的鼻血,现在虽然不必如此,但在多尔衮看来,黄台吉的鼻血似乎已经流光,到了流无可流的地步。

就如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一般,黄台吉虽不在流出鼻血,但他的精气神却也是一日不如一日,有时朝会才进行一半,就不得不中断,待黄台吉入内休息,恢复些气力后才能再继续。

在多尔衮看来,黄台吉已经是时日无多,差不多一只脚已经踏进鬼门关了,说不定就在今年之内,便会驾鹤西游。

而他既然都能看出来这一点,作为当事人的黄台吉又如何不知?

多尔衮心里清楚知道,这个时候黄台吉的心里只会考虑一件事,那就是如何保证自己的儿子可以顺利接班!

在黄台吉的一众兄弟当中,礼亲王代善已是暮年,且族中又无出色人物,郑亲王济尔哈朗最受黄台吉信任,其威望也是不足,难以对继承人构成什么威胁。

反而只有他多尔衮正值壮年,不惟精力充沛,且又是聪明多智,无论在政治、还是在军事上都有一批追随者。

而且他与亲哥哥阿济格两人,又是掌管着实力强大的两白旗,别看阿济格现在与豪格走得十分亲近,但若是发生争位之战时,阿济格会倒向哪一边还说不定呢?

所以,多尔衮此刻最为害怕和担心的也在于此,就是黄台吉随便寻一个由头,将他的旗主之位剥夺掉,他又能如何!

不过好在黄台吉暂时并未对其下手,而是为了保持内部稳定,只是略作处罚,便将锦州之败的事情就此揭过。

其实在多尔衮心中,对于大清国皇帝的宝座,并非是毫无想法,只不过他很能隐忍,就连狡黠聪慧的黄台吉都被他欺骗了。

多尔衮等兄弟三人一直以为大清国皇帝的位子,本就应该是多尔衮的!

当年太祖皇帝努尔哈赤病逝归天之时,就已有意将汗位传给多尔衮,怎曾想被皇太极搞出个四大贝勒治国理政,给抢到自己手中去了。

多尔衮三兄弟虽然心中不服,却也因实力不济,只能默默忍受,别无他法。

锦州之败后,人心惶恐,尤其是那些外藩蒙古各部大有脱离之势,就连被清国彻底征服的朝鲜王国,也有了些许不臣之心,这才是黄台吉目前最为头疼的事情。

光是满洲八旗兵马,就战死了一万多人,如今的盛京城内,几乎已是家家披麻,户户带孝,其惨状亘古未有。

因于此之满洲八旗中也出现了一些怨言,各旗中的粮谷大多被强行征用,如今又有众多勇士死在锦州战场,多重打击之下有些怨言也很正常。

可这一战中,外藩蒙古各部也都是损伤惨烈,不似以往跟在清国勇士屁股后面,不论是征明,还是攻伐朝鲜,他们都赚取到许多油水。

最新小说: 亮剑:每个兵都了不起 朱元璋是怎么炼成的 房穿明末,开局后门通北美 舍弟诸葛亮 悍明 抗清 隋唐小纨绔 武布中华 超时空史记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